“offer收割机”背后:求职的坑需自己趟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 日期:2017-12-23 浏览

   一:“坑”都得自己去“趟”

  8家银行总行及分行的offer,其中包括2家外资投行,这是中国人民大学2017届毕业生肖伟奇(化名)在朋友圈晒出应聘“成绩单”,但他最后却选择加入了某专注于互联网投资的VC机构,尽管该机构还处于创业期。

  “比起公司的名头,我更看重未来的发展提升空间。”肖同学表示,该VC机构能给新人更多的试错机会,管理也相对阿米巴化(组织扁平化),“比起在大银行当个可有可无的螺丝钉,很多同学都更愿意逼自己一把,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那为什么还要去收集多家银行的offer呢?“我首先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一种成就感,二来是为了有所比较,在选择中明白什么更适合自己。”肖同学半开玩笑地告诉北京晨报记者,“都说货比三家不吃亏,找工作也一样嘛,薪水、职位的好坏都是比较出来的。”

  求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也催化了这种“offer收割机”现象。“我们常常遇到招聘给出的薪水承诺和最终offer不一致的现象。”清华大学2017届毕业生朱晴(化名)感叹说,自己此前应聘的一家公司给出的最终薪水和承诺薪水差价高达2000元。“如果不多留个心眼,多找点备选,签约的时候就会很被动,只能认倒霉。”

  朱晴说,鉴于求职过程中常常“两眼一抹黑”,“坑”都得自己去“趟”,往往对某工作机会很有把握的情况下,也需要不停收集其他公司的offer以防万一。

  “哪怕拿到的offer都是大公司,除去薪水外,我认为岗位的未来发展空间更重要。”北京大学2017届毕业生曹俊武(化名)举例表示,自己曾收到两家都是500强公司发出的offer,一个是人力岗位,一个是市场岗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起薪稍低的市场岗位。“不是说市场岗就一定比人力岗好,但你要去分析哪个更适合自己,去考虑自己的能力在某个职业方向上能走多远,这才是关键。”

  二:《非我莫属》三位老板为他亮绿灯

  当身宽体胖的郑植走上《非我莫属》的舞台,洋洋洒洒说相声般道出自己的就业计划,有三位老板为他留下绿灯。最终这位首师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选择进入绿橙国际教育集团担任一名普通的英语翻译。而这是郑植今年求职投出的唯一一份简历。

  “基本符合预期,比较满意吧。先在北京站稳脚跟,等时机成熟准备尝试视频直播。”这是郑植目前的职业规划。当别的同学们都在四处投简历找工作,郑植清楚地意识到求职竞争激烈,他在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尤其是将自己的专业跟互联网结合。后来有朋友建议他可以试试《非我莫属》,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节目组投出简历,曾经多次参加过电视节目的他最终入选并找到工作。

  郑植评价自己是一个热爱历史、擅长英语的吃货,不过在同学们看来,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怪咖很有相声天赋。实际上,在《非我莫属》的舞台上,有老板相中了他的“网红”潜质,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做视频直播类的内容制作,不过被他拒绝了。